星梦摄影
  • 回到主页
  • 返回引导页
  • 杂谈
  • 风光
  • 人像
  • 关于
因为爱,所以我一直在追寻光影的路上
  1. 首页
  2. 杂谈
  3. 正文

天文摄影器材推荐

2020年11月16日 157点热度 4人点赞 0条评论

曾经连续两年在效实的台历上连载此类文章,今年又受邀供稿,有一些怀念和荣幸。接下来笔者会在能力范围内详细地介绍一下用于天文拍摄的器材。

总述

身边有很多人是因为爱摄影所以拓展到了天文摄影领域,而我恰好相反:我购买相机的初衷就是为了拍星星,从2015年一路走来,诚惶诚恐地拍摄,诚惶诚恐地后期,诚惶诚恐地与人分享。

五年后,终于有机会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我想一张好的照片,光影、构图即可;但是一张好的天文照片,却不仅仅是这些:光影、构图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大气视宁度、海陆热力差异、光污染、季节星空、加热设备、电源及应急设备、照明设备、支撑系统、赤道仪、导星设备及重要的后期技术等等。

由于约稿仅要求提供相机方面的内容,所以本章将只讲相机的选择,附带提一点镜头、支撑系统及赤道仪方面的内容。其他方面,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我再写一写。

目录

接下来我将讲一讲关于相机的CMOS大小、单反/无反的选择、像素、改机这几个方面;关于镜头的定焦/变焦的选择、焦距、光圈这几个方面;关于支撑设备的便携性、自重这两个方面以及关于赤道仪总述。

 

相机

感光元件

CMOS就是相机的那块底,CCD目前已经在主流的单反或者无反身上淘汰了,但是在天文领域,我们还是依旧会使用它,因为他在低感光度的条件下拥有比CMOS 更好的成像质感,但是这已经非常非常小众了。所以在此我们仅仅讨论CMOS。

关于CMOS大小的讨论其实不是特别必要,因为在使用赤道仪的情况下,高感光度这个已经可以被忽略了,我可以在赤道仪上用极低的感光度,比如ISO400,连续曝光10分钟以获得一张极为细腻的星空照片。但是如果不使用赤道仪这种辅助设备的话,大底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同为两千万像素,在APS-C画幅上的像素密度要比在全画幅相机上的密度要大,所以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也要小,同时光线的衍射将会更加明显,可能导致用APS-C画幅拍摄的星空照片不如全画幅相机拍摄得清晰。而天文摄影恰恰是极限摄影领域,任何微小的细节都会被放大,所以个人建议能买全画幅相机的话,尽量买全画幅相机,毕竟全画幅相机的高感光度更加优秀,拍摄的时候也能更加专注。

关于CMOS的宽容度其实也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可以使用同一机位,地景天空分开叠加的方法修正,而这种方法在星空摄影领域已经被完全公认了。如果想要通过宽容度进行调整的话,个人觉得全画幅相机的ISO500是个最优解(APS-C的最优解要更加小),ISO超过2000的话,靠宽容度已经基本无法调整了。因为ISO过高的情况下,后期调整曝光容易增加噪点,而星空的噪点会比日常照片因为后期调整所产生的噪点来得更加快且更加明显。也许小白会觉得因为后期调整而增加了很多星星,但是在老鸟看来,也许增加的只是噪点(狗头)。

单反还是无反

单反和无反还是会有一点点关系的,虽然目前厂商都把重心转向了无反方向,因为无反拥有的更大的卡口、更短的法兰距以及更快的连拍速度,意味着可以做出更加极致的镜头及机身(比如尼康Z 50mm F0.95 Noct、佳能R系列恒定光圈为F2的超级大三元、索尼A9II每秒20张的连拍速度),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因为少了个反光镜的空间,所以无反的散热会比单反差一些。虽然可以像松下S1H一样在机身上加装风扇进行散热,但这毕竟是少数。就拿使用同一型号CMOS的尼康D850和索尼A7R3来对比,虽同属于高像素旗舰级定位,但是索尼的表现就会略低于尼康,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高感光度情况下的画质上。这绝不是因为索尼的技术不过关,而是因为散热问题:热会导致CMOS因发热而产生更多的噪点,会使高感变差。所以在这里,我更推荐使用单反相机进行拍摄。

像素不是越多越好

原因是因为高像素会带来单位时间内进光量不足以及光线衍射的问题,这已经体现在索尼最新一代的A7R4不如A7R3的高感和宽容度身上了。两千万到四千万像素,个人觉得是最优解,再往上除非上中画幅,比如哈苏的X1D等,不然真的不推用高像素拍星星。(当然这已经属于吹毛求疵的阶段了,A7R4拍摄的星空也很好看。)

什么是改机

宇宙之中有很多的红外线,这些光线不被人眼所接收,改机的目的就是用于接收这些微弱的信号:去掉相机的红外滤镜加上BCF滤镜以接受红外波段的光。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后的相机在日常的拍摄中会使得照片偏红,所以不是很推荐发烧友以外的玩家进行改机。不过改机的价格也不是很贵,大约700软妹币左右一次。

挑选相机

按推荐等级排序(中画幅除外):

官方改机:Nikon D810a
全画幅单反相机:Nikon D850、Nikon D750(D780)、Canon EOS 6D系列
全画幅无反相机:Canon EOS R5、Sony A7R3、Nikon Z7系列等
非全画幅相机:Nikon D500、Sony A6400(6500)、富士XT-4

 

镜头

定焦还是变焦

定焦优先吧,因为天文摄影属于极限摄影领域,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被放大。一直有句话叫做一只镜头只有经过星空的检验才算是一只好镜头。在日常拍摄中,体会不怎么到的镜头彗差在星空摄影中一览无余。而优先选择定焦也是迫于无奈吧(听到了钱包的声音)。而且定焦能做出更加惊艳的焦段:比如适马的14mm F1.8等。

焦距怎么选择

有人说拍星星需要很广的焦距,其实我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虽然在不加赤道仪的情况下有星空500法则(最大曝光时间=500÷焦距)以避免星星脱线,但是如果带上了赤道仪,适当延长曝光时间,比如我用85mm定焦去拍摄一个广域的猎户座深空或者银心,何乐而不为呢?

光圈

光圈也是越大越好:一来,更大的光圈使得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更大;二来,一支镜头比最大光圈缩小一两档的表现往往要比最大光圈的表现来得更加优秀,所以这也是需要大光圈镜头的原因之一。

 

支撑系统

一般我不会去考虑便携性,因为器材稳定更加重要。像信达的脚架,只有两节而且很重,但是配上赤道仪很稳、在海边大风的环境下根本不会抖动,这对天文摄影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拍摄过程中一丝丝微小的抖动,都能使得星星拖线。


图中左边为Sony A7R3、艾顿小星野赤道仪、快门线、脚架及加热系统
图中右边为Nikon D750、信达大星野赤道仪、快门线、脚架及加热系统

赤道仪

赤道仪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服地球自转对观星的影响。完成校正后,通过电子跟踪系统,可以使得星星在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曝光下都不拖线。这样可以使得我们能用更低的感光度进行拍摄以获取更细腻的照片,而且这类照片的宽容度也会更加好,并且方便后期进行调整。

市面上比如信达大星野赤道仪、AZGTI赤道仪、EQ系列赤道仪都非常的不错,如果需要便携的话威信赤道仪就非常适合。

ISO4000 14MM F2.8 30.0S
(图中所拍摄到的赤道仪为信达大星野赤道仪)

写在最后

由于约稿而写的这篇文章,时间也比较仓促,没有时间细讲。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再写写关于赤道仪校准极轴、加热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和后期处理方式的文章。

具体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星空与梦想同在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标签: 星空 杂谈 风景
最后更新:2020年12月16日

吴迤茂 Eamaun

一位拿起相机就放不下的人

打赏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取消回复

吴迤茂 Eamaun

一位拿起相机就放不下的人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景深不重要,情深很重要” 天文摄影器材推荐 八月合集 初试英仙座流星雨 初心
初试英仙座流星雨 天文摄影器材推荐 初心 “景深不重要,情深很重要” 八月合集
标签聚合
风景 人像 星空 经验 杂谈

COPYRIGHT © 2020-2021 BY 吴迤茂

浙ICP备20005367号